阅读历史 |

第两百零章 《“极乐净土”的名单》(2 / 3)

加入书签

要滚出京师,发配边疆了,都不想理会这位当官没多久恐怕就要超出自己官品的后起之秀,此时又热情起来,赶忙将刚刚的情况描述了一遍。

狄进听完后,微微颔首:“鲁方之前在定王府上改口,临时指证荣婆婆,供词的可信度已然不如前,何万又早有准备,若在钱财流动上不能查出铁证,确实可以稍作抵赖……”

“稍作抵赖又能如何?他还想脱罪不成?”朱昌不解,趁机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本官闹出了这般动静,京师的那些贵人,难道还有人敢为区区一个商贾说情,主动牵扯到这会上达天听的案子里?”

朱昌也知道,这等豪商肯定与京师不少权贵有利益往来,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抓人时特意把声势闹大,甚至向左右宣告,何万就是乞儿帮的丐首。

这样做当然承担了风险,但也能让许多说情的贵人知难而退,接下来只要审问的时候不让何万胡乱攀扯,维持一个基本的定罪默契便可。

狄进之前看到长长的犯人队伍,就大致猜到了朱昌的法子,这办法没有留退路,但确实好用,所以首先予以肯定:“朱判官为擒贼人,快刀斩麻,不作拖泥带水,令人佩服!”

朱昌笑着摆摆手:“哪里哪里!”

狄进下一句就是转折:“但娄彦先、鲁方先后被抓,迎客僧照静更是遇害被杀,如此危局,何万就仅仅是处理了一些账目,然后在京师坐以待毙么?他为何不造成一个外出经商的假象,待得看清局势,再回归京师呢?”

朱昌怔住:“这……”

狄进并非马后炮,他最初确实认为这位丐首很可能已经撤离了,而古代想要跨地区抓捕,无疑是难度剧增,只能先挂上朝廷通缉,然后再动用江湖子的力量。

然而在喻平那里有所收获后,他又想到了一种可能。

诚然,定王府的下场似乎证实了这起大案里,太后和官家有扫除一切障碍的决心,但实际上八大王真正的威胁,还是他皇族嫡亲的血脉,在先帝驾崩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夺嫡之意,这点就连良善的官家都感受到威胁,更别提太后刘娥了。

而群臣对于夺嫡之争的态度也很保守,不会轻易参与,再加上铁证如山,才坐视八大王彻底垮台,如果真认为八大王都倒了,接下来只要查到谁,就一定能审判谁,这还真是一种误区。

毕竟朝堂还会警惕,拿辽人谍探的身份大做文章,借缉拿谍探之名,打击异己的行为,尤其对象还是一个京师豪商,家产恐怕数以万贯计,这个时候将他以丐首乃至与辽人有牵连拿下,谁知道到底是冲着拿贼去的,还是抄家去的?

处理不慎,陈尧咨别说进两府了,于官声都会有致命的打击。

所以狄进才立刻赶回,此时更是道出实际例子:“学生曾听闻,国朝曾有两位宰执名臣,共争一寡妇,被贬离京,体面全失,沦为笑谈,财帛动人心,任何官员参与其中,名声都难以保全……”

朱昌听懂了,面色也变了:“这!这怎么可能!何万要用自己的命和钱,跟衙门赌么?”

朱昌确实不相信,更不愿意相信,毕竟此时的他,已是骑虎难下……

陈尧咨则面露慎重之色,说实话他也觉得这种行为有些荒唐,钱财一旦露了白,就算扛过衙门的审问,接下来的下场也绝不会好,真要是丐首,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何况背后还很可能是辽人谍探的指使,图的什么呢?

不过方才何万的表现,确实有恃无恐,一个能将家业做到这么大的人,不会胡乱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那么对方的底气到底来自于哪里?

难不成真以为京师权贵会卖力保他一个商人?

陈尧咨思索之际,看向书吏呈上的供词,片刻后也有些无语:“将此人带进来!”

喻平被两个衙役押入堂中,噗通一声,就给跪下了:“青天知府饶命!”

陈尧咨再度看了看手中供词,再看看面前这个所谓的丐首,不禁摇了摇头。

三爷和六爷,一个太嚣张,一个太懦弱,对比实在明显,嚣张的可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懦弱的很好交代,但目前看来,确实没什么价值。

“先带下去吧!”

将喻平同样关押起来,陈尧咨看向狄进:“案卷着重记录了不少傩面有关的供词,莫非是贼人聚首时所用的伪装?”

“此事还要核实。”狄进没有妄下断言:“我准备去净土寺内查一查照静之死的案子,作为唯一被自己人杀害的丐首,他是关键的突破口,说不定便可以弄清楚,同为丐首的何万,底气到底在哪里!”

“好!”

陈尧咨本来不想这位在外放兖州前,还要参与到这等可能很麻烦的要案中,但现在是大局为先,这群丐首必须清除:“仕林,老夫会为你争取五日时间,这五日内,无论任何人来求情,何万都会在开封府牢关着!”

朱昌顿时松了口气,陈尧咨此言,莫过于将压力重新扛在自己的肩头上,不会把责任甩给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