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请叫我方大胆(2 / 3)

加入书签

得不说,这种可能性还挺大的,历朝历代也不缺类似的例子。
毕竟,人们有时候生闷气,就喜欢踢路边的小石头泄愤。请问那些小石头惹到这些生闷气的人了么?
这些狗崽子们为什么不去踢“大石头”呢?还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迁怒又欺软怕硬啊!
而此时此刻,有一行人架着牛车来到了城东驿门外,领头的是一位八九岁大的孩子。这一行人被官道上经过的行人远远围观,却无人敢上去跟他们搭腔。
甚至还有一队金吾卫打扮的士卒在旁边盯梢,却也没人上前来盘问。
“郎君,我们这样是不是阵仗太大了点?”
身强力壮又魁梧的方大福低着头凑到方重勇耳边小声询问道。
“人再少,就搬不动尸体了啊,毕竟一个前太子和两个前任亲王,还挺重的呢?”
方重勇耐心的解释了一句,虽然他讲的都是废话。方大福说的跟他解释的显然不是一回事。
“郎君,那为什么奴要拿着铜锣呢?”
方来鹊一只手提着铜锣,一只手拿着根棒槌,迷惑不解的问道。
“等会你敲锣开路就行了,不要多问。我们先把尸体搬上牛车,然后在长安城内走半圈后,从西边的延平门出去,直接去墓地把这三人安葬。”
方重勇交代了一下方来鹊的任务,一行人就走进了城东驿的大厅,只见这里高高的房梁上用白绫挂着三个人,一副不可描述的吊死鬼模样。
方重勇忍住腹中阵阵翻涌的呕吐之意,对着那三具吊着的尸体拜了一拜说道:“今日我带你们入土为安,愿你们来世不要生在帝王之家了。”
随后拱手行礼,对身后的张巡与许远说道:“走到这里还可以回头,你们真的愿意办这件事么?不会后悔么?”
他的语气很郑重,只要带着三具尸体出了驿站,他们这群人就是同伙了,张巡与许远二人自然也跑不掉!
“圣人一日杀三子也就罢了,下令暴尸三日于驿站,实在是不妥。无论如何,三位皇子未有造反实迹,赐死后让其入土为安才妥当。人死罪消便好,何苦再羞辱死人呢?
既然小郎君都肯为了大义走一遭,我张巡又有何惧?莫非这盛世大唐还没有公道人伦了么?”
张巡斩钉截铁的说道,很显然是横下一条心,要跟方重勇同进退了。
“正是如此,某也是一样。不过与其在这里多说,还不如赶紧把尸体装入牛车送去墓地,让他们入土为安吧。”
许远拱手建议道。
今日方重勇一大早提出要去帮忙收敛三位皇子的尸体,就得到了张巡许远二人的大力支持。
事实上,全长安的人都觉得李隆基这件事办得很离谱。
然而哪怕这件事办得再离谱,也是帝王家的事情,与一旁看热闹的人无关。
无论是升斗小民也好,官宦世家也罢,谁又希望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呢?
除了方重勇这种吃饱了撑着的人以外。
将尸体装上牛车,方大福还来不及驾车返回长安,就看到那群穿红色缺胯袄子的金吾卫,列队将他们拦住了。
这些人只是将方重勇他们围住,却又不做什么,看上去似乎投鼠忌器一般。
“诸位好汉,皇子无论有什么罪,那也是圣人的脸面,吊在驿站的房梁上实在不妥。
如今在下只是想让他们入土为安,请你们不要阻拦。”
方重勇上前与众多士卒喊话道。
没人理他,但金吾卫士卒脸上的表情明显缓和了许多,起码不再把他们当贼寇看待了。
“如果伱们让开一条路,那么圣人事后追究责任,最多也是追究我们一行人之罪责。
可是如果你们耽误了皇子下葬,将来圣人若是因为这件事被天下人非议,圣人会不会某一天想起来,觉得都是因为你们多管闲事,才让皇子们暴尸荒郊驿站呢?”
听到方重勇的这番话,那群金吾卫很是顺从而自觉的让开了一条路。
一群金吾卫忠于职守,所以皇帝就会欣赏他们?重用他们?
那真是想多了!
比如李隆基某天夜里想体验一把刺激,搂着个年轻的宫女就要在长安的大街上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这时候“忠于职守”的金吾卫也要上去盘查一番么?还是说在一旁观摩学习?
道理显然不是这么讲的,能在长安城里混的人,哪里能傻成那样呢。
现在明摆着李隆基都一日杀三子了,有人帮忙收敛尸体,你作为金吾卫不去帮忙也就罢了,反而还拦着那些人不让对方给李隆基搭梯子下台。
那你们这些金吾卫将来被整得死去活来,也只是自作自受而已。
金吾卫的兵员多半都是来自长安城内的官宦世家子弟,才不会干那么蠢的事情!
噹!
方来鹊猛的一敲铜锣,走在牛车前面开路。方重勇与张巡等人跟着牛车一起走,方大福架着牛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着长安春明门而去。
走在前面准备进城的行人纷纷避让,守城的金吾卫士卒纷纷退让,好事之人在想方重勇一行人到底会怎么死,金吾卫则是巴不得他们快点走。
入城后,长安城内一茬又一茬的吃瓜群众跟在牛车后面,都想知道这件事究竟会怎么收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