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 程大少爷被流放(1 / 2)

加入书签

很快,早朝就散了,一众官员如潮水般退去,他们每一个都会从皇后身边路过。

那位昔日里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皇后,此刻却为了娘家的兄长,屈辱地跪在那里。她的衣袍沾满了尘埃,曾经的华美与骄傲在这一刻似乎都化为了虚无。

国公爷从她身边经过时,脚步微微一顿,他深深地看了皇后一眼,然后幽幽地叹息了一声。这声叹息仿佛一把无形的利剑,直刺皇后娘娘的心扉。

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很想站起身来,对着国公爷大声吼叫。她想问,你凭什么在这里看我的笑话?你妹妹的命格被我夺了,我享受了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如今我仍然活着,只要我还活着,我就比李氏强!

但皇后娘娘终究没有这么做,她紧紧咬住下唇,将心中的怒火和不甘都压了下去。

国公爷没想到对方会脑补这么多,他只是心中一时感叹罢了,皇后娘娘以后的日子怕不好过了。

皇后一直跪在店外,时间缓缓流逝,整个下午,她就这样跪着。直到夜色渐浓,终于,皇帝召见了她。

双腿因长时间的跪拜而颤抖不已,皇后娘娘艰难地站起身来,一步步走进皇帝的书房,再次行礼过后,然后站在那里,沉默不语。她的目光低垂。

两人谁都没看向对方,陛下在那里批阅奏折,皇后低垂着头沉默不语。

书房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倒着茶,生怕打扰到两人,他将递到皇后娘娘的桌子边。

过了许久,皇上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重:“皇后,想必你也听说了程大人的所作所为。他所犯下的恶行,已经足够他砍头很多次,朕实难找到宽恕他的理由。”

皇后轻轻咬着下唇,眼中闪烁着泪光。她心知肚明,一切她都清楚,然而,要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长走向死亡,她又怎能做到?

皇帝这句话,完全拒绝了皇后未出口的求情。

“陛下,我的侄儿他还年幼,能否请您饶他一命?我愿意送他去流放,保证他永远不会再踏入京城半步。求您了……”皇后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无尽的哀求。

皇帝看着她半晌不说话,皇后只能加大筹码。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与恳求:“陛下,您可还记得当年我父亲,为了您的江山社稷,赴汤蹈火,他甚至身中剧毒,年纪轻轻便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您,献给了这片江山。今日,我只求您能看在他老人家的面子上,留下我唯一的侄儿一条性命。”

皇帝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自然记得太师,那位曾经悉心教导他、辅佐他的老师。即使在太师离世后,皇帝仍然不忘恩情,追封他为太师之位,以示尊崇。

程家除了太师,程大人也是跟着他并肩作战,历经生死,只是可惜,岁数越大,越糊涂,连孩子都管教不好。

皇帝轻叹一声,心中虽有不满,但念及太师的面子,终究还是不忍太过决绝。

“罢了,罢了。”他缓缓开口,“看在太师的情分上,朕便给程家留下血脉。只是,那孩子终生不得踏入京城半步。”

皇后闻言,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连忙向皇帝道谢。她的这个侄儿,虽然早已成婚,但膝下却并无男丁,只生了一个女儿。可惜那孩子福薄,长到两岁便夭折了。

若是侄儿有子嗣留下,必定会恳求皇帝留下孩子,如今皇帝留下侄儿,倒是更为稳妥。

毕竟侄儿已经成年,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好好谋划的。

程府的案子审理得异常迅速,不出七日,所有的证据便一一梳理清晰。

随后,程府的罪行被公之于众,程大人与程夫人被砍头,程家少爷被流放,程家的少夫人选择与程少爷和离,从此分道扬镳。

其他妾室没有做过伤天害理事的被遣散,而那些犯下罪恶的妾室,则被充入官妓。

程大人的那些下属和管家等人,该被处罚的处罚,流放的流放。

数日过去,终于迎来了程家人行刑的时刻。午时的阳光照射在牢车上,将那些昔日嚣张跋扈的程家人映衬得格外狼狈不堪。

楚晓晓看着狼狈不堪被关在牢车里的那群人,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快意。

当年的事情,程家人可是没少参与。他们曾经造成了李氏的身死,让楚晓晓和楚瑶儿从小没了母亲,如今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程家覆灭只是开始,接下来就是皇后娘娘了。

不知太子什么时候回来,虽然两人已经有了婚约,但是因为皇后的关系,两人只怕会成为敌人。

不管太子态度怎么样,两人终归要对上。

看着程家的人渐行渐远,楚晓晓转身离去。

程大少爷离京之际,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与狼狈。他身上的衣物不再是往日那华丽锦袍,而是换成了那冷冰冰、沉甸甸的囚服,脖子上带着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