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章 难民区混混惹事(1 / 2)

加入书签

A又过了几天,京城城外却突然涌现出了一群难民。他们衣衫褴褛,形容枯槁,面黄肌瘦。

此时京城的军士们将人拦在外边,望着眼前的人群,军士们不禁面露难色。倘若让这些难民涌入京城,必定会引发一阵不小的骚乱。更何况,这些难民人数众多,鱼龙混杂,难免会有几个心怀不轨之徒混在其中,到时候只怕会影响到京城本地的居民。

守城的军士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眉头紧锁。他知道,自己不能擅自做主让这些难民进城,但也不能就这样将他们拒之门外。

军士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对身边的士兵说道:“快去禀报大人,让大人来定夺此事。”

大人深知此事棘手,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将消息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得知此事后,也陷入了沉思。每年都会有受灾的地区,也会有流民四处流浪。但是,真正能够走到京城来的难民却并不多见。

二皇子一看机会来了,疾步上前,躬身说道:“父皇,儿臣愿意亲自带领人马,负责安置难民。”

有人站出来,太子站在原地没有动弹,若是被父皇认为抢功劳就不好了。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对二皇子的轻蔑。他并非有意挑剔,只是这儿子行事每每令人失望,多番丢人之举已让他心中不满。

此刻,他既不想重用太子,毕竟皇后之事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阴影;而三皇子又不谙世事。权衡之下,似乎只能将此事交给二皇子去办。

安置难民之事,事关重大,他思索片刻,终是点了点头,沉声道:“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由你负责。务必妥善安置,不得有误。”

二皇子闻言,心中一喜,忙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必将难民安置妥当。”

二皇子非常兴奋,总算压了太子一头。

他走出殿堂,心中满是得意,特意走到太子身旁,挑衅般地低声说道:“大哥,真是不好意思,弟弟这次抢了你的活。”

太子神情淡漠的看了他一眼,“如此恭喜二弟了。”

语气太过平淡,二皇子没有达到目的,冷哼一声,直接走了。

二皇子并未愚昧至毫无分寸,大开城门任难民涌入,而是在京城之外,寻得了一处适宜扎营之地,着手清理出一片宽敞的住宅区。

官兵们和难民一起,共同搭建起简易的木屋。木屋虽简陋,但足以遮风挡雨,给这些饱受苦难的百姓一个临时的安身之所。

与此同时,二皇子更是四处游说京城的富商巨贾与朝廷官员,希望他们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并设立粥棚施粥救济难民。

二皇子出面,许多人都愿意卖他几分面子,因此捐款之人络绎不绝。

如此这般,难民的安置工作便初见成效。接下来,二皇子又着手统计难民的户籍信息,详细了解灾情的具体情况,以便根据灾情轻重缓急况派人去处理灾情。

不少人都在关注此事,直到确认一切都在正轨上,这才逐渐放下心来,尤其皇帝,看老二也顺眼了不少。

捐款的人数众多,尤其那些富商们,他们一直渴望有机会能够接近皇室,如今二皇子亲自登门,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二皇子收获颇丰,不仅收到了用于救济灾区难民的善款,还收到了一些私下的馈赠。

这些银子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自从暗庄被毁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了。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安或者愧疚。在他看来,这些银子是他应得的回报,他也没有向任何人承诺过要做什么。

本就是给难民使用的银子,等上报的时候稍微缩减一些,父皇也不会发现。

这天,有两家官员的家眷去难民区施粥。

她们眼前所见,尽是那些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人们,他们身上的衣物破旧不堪,甚至还能闻到一股难闻的怪味。

这些家眷们,平日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小姐,或是府长大的丫鬟,哪里见识过这样的阵仗?

一个女孩对身旁的母亲低声嘟囔,语气中透露出丝丝埋怨:“母亲,二皇子什么时候才会来?这些难民,哪里需要我们亲自来施粥呢?”

要不是想在二皇子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她才不想过来呢。

天气太热,太阳直射在众人的脸上。

母亲见状,心中满是心疼,轻抚着女儿的手背,柔声安慰道:“女儿,我们再坚持一会儿吧。只要能入得了二皇子的眼,你日后的生活便会荣华富贵。”

夫君虽然是个小官,但与皇室之间始终难以扯上太深的关系。因此,母亲对这次机会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借此机会让女儿得到皇室的青睐,只要二皇子稍微提携一下,夫君就能升官发财了。

女孩母亲还坐着美梦,女孩眼神中带着向往,在她看来,即便是成为二皇子的妾室,也远比嫁入那些穷困潦倒的人家来的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