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六章:北上!(2 / 3)

加入书签

手中握有兵权,如果和地方官员交往过于密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身为营将,他直接对皇帝委任的督抚负责即可。

“此事不难,我麾下有一支骑兵,等到再过几日闯贼退走的差不多了,可以派遣他们去周边的城镇将这些百姓接引回城。”

陈望并没有拒绝徐修业的要求,而是跟着站起了身来,应答了下来。

“不过流寇常常会混于流民难民之中,很多城池就是收纳流民入城而被攻破城池,等到难民入城之后,还希望徐知州能够将其妥善安置。”

“最好是安置在远离城门的位置,同时卸除其所有的武装。”

因为后世的影响,他对明末的这些文官也没有任何的好感。

但是眼下他的观念,也因为徐修业的请求发生了些许的转变。

陈望答应了徐修业的请求之后,徐修业并没有在城楼上再待下去。

城中滞留百姓十数万,各项事务堆积如山,虽然作为知州,但是他并没有摘除所有的责任,而是将很多的事情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每日需要徐修业处理的政务并不算少。

“闯贼虽然退离了兴安城,但是各地现在也不算太安全,汉阴那边……”

陈望送走了徐修业后,陈功也走到了他的近前。

之前徐修业和陈望所说的话他在旁侧全都听的一清二楚。

陈望答应徐修业的这件事,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闯军虽然现在撤离的都差不多了,但是恐怕也留下部分的兵马,万一遇到必然会是一场遭遇战。

眼下他麾下的骑兵部只有九百多人,骑兵可不是步兵,骑兵难以培养,真的是死一个少一个。

“我知道……”

陈望缓步走出了城楼,徐修业远去的背影映入了他的眼前。

“五天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你带着麾下的骑兵出城就在近郊转上几圈就行。”

陈望注视着徐修业的背影,神色平静道。

“等到月底就不要再出城了。”

他虽然答应了徐修业的请求,但是却并没有真的想要去做这些事情。

闯军浩浩荡荡而来,很多百姓收到了风声提前躲入山岭谷底之间,确实能够逃过了一劫。

但是这样的事情,不只徐修业清楚,闯军也清楚。

高迎祥这一次去往勋襄是声东击西之计,他只是想要吸引勋襄两地明军的注意力,进一步的迷惑卢象升和洪承畴两人。

高迎祥注定是要重返汉中府,他在汉阴的周边都留下了不少的骑兵,又岂会在其他的地方不留下后手。

接引那些百姓入城,派出去的骑兵必然会遭遇危险,而且还会给城池的防务带来的危险。

那些百姓的命是命,但是他麾下的骑兵的命也是命……

陈功眼神微动,垂下了头,他明白了陈望的意思。

事实也证明了陈望确实推算的不错。

高迎祥确实不仅是在汉阴留下了不少的精骑和马军,也在平利、紫阳、洵阳都留下了不少的马军。

在等待了几日之后,陈功带着骑兵出城没有走到多远便遇到些许的闯军游骑。

遇到小股的闯军马兵陈功就将其吃掉,遇到精骑和大股的游骑,陈功就领着麾下的骑兵立即撤走,一直没有离开兴安太远。

二十余日的功夫,高迎祥留下的闯军骑兵也大部分都撤离了兴安的周边,陈功也斩获了三百多的首级,麾下只有十数人收了轻伤。

不过对于斩获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虽然没有去往平利、紫阳、洵阳等地,但是陈功也还是接回了千余的百姓。

徐修业那边的交代是有了,反正他也并不清楚城外的具体情况。

闯军再次返回汉中的时间和陈望推算的更迟一些。

闯军再次出现在兴安城下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十五日的上午。

在闯军的先锋骑兵抵达兴安城外之时,就已经是有人通知了陈望。

等到陈望穿上甲胃登上兴安城的城楼之时,大队的闯军骑兵正从官道之上呼啸而过。

大概有上万的闯军骑兵经过近四个时辰之后临近黄昏,闯军的步队才从地平线上出现。

他们浩浩荡荡而来,他们的队列遮蔽了整个官道,甚至是排到了官道之外。

这一次闯军并没有在兴安城下停留,既没有摆出攻城的态度,也没有大举围城。

闯军只留下了数营兵马戒备着兴安城,以防止兴安城中的明军突然出击。

其余的闯军全都是顺着官道埋头前进,他们的目的明确一路向着西北方向,向着汉阴而去。

大量的车马滚滚向西,在其后方是连绵不绝的步队和饥兵。

陕西中北部的旱情似乎对汉中也产生了影响,兴安已经有一个多月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