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因情所害的观音(1 / 2)

加入书签

本章的女主人公,姓萧,名观音。

她就是萧观音!

萧观音是辽国道宗皇帝的皇后,史载其“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曾作诗《伏虎林应制》、《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属和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她曾因冠绝一时的容貌和过人的才气集千般宠爱于一身,宠逾众妃,成为道宗的“红颜知己”,然又因一首色情诗遭人诬陷而被勒令自尽,命丧黄泉。即使香消玉殒后,尸体也几次被刨出,使其灵魂无安生之处。

红颜薄命只因多才艺

萧观音,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她面容慈善,明眸皓齿,美丽清秀,性格好静,尤如观音转世。父母视之如掌上明珠,对其疼爱有加。为了吉利,特为其取小字叫观音,希望她万事能逢凶化吉,祸去而福存。长大后,她更是出落得颖慧秀逸,亭亭玉立,娇艳动人。萧观音生性聪慧,好读书,从五岁起便经常去父亲的书房,打开书右看左瞧。父亲偶然教她几个字或一首诗,她便能过目不忘。她还极有灵性,先生所教的知识一学便通,不到两年时间,通读唐诗。她还随先生学习了词的填法,若让她填词,总是才思敏捷,转眼成章。

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音乐和汉诗。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依然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传统,喜动不喜静,辽国的贵族少女很少有专心于读书认字的,尤其是难学的汉字。难得的是,她还会用汉语写诗作文,书法也相当不错。在辽国的历史上,她是仅有的两个杰出的女诗人之一。

16岁时,她成为梁王的王妃。次年,梁王登基为辽道宗。她性情温顺,饱读诗书,而且她琴瑟、琵琶都堪称国手,与辽国其他女子相比显得格外特别,很快就被册封为皇后。当时的辽国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孤稳压帕女古靴,菩萨唤作特里蹇。意思是:头戴玉,足登金,皇后是观音。

辽道宗继位后,两人伉俪情深,年轻的辽道宗对萧观音恩宠有加。不仅在宫中夜夜相伴,即使出外巡游打猎也常常带着萧观音一起去。可谓是夫唱妇随,琴瑟相和。

契丹人都保持着尚武的习俗,喜欢打猎。按照契丹族的风俗,皇帝每年要带领贵族们外出渔猎,称为“捺钵”。辽道宗时常骑着号称“飞电”的宝马,瞬息万里,出入深山幽谷。有一年捺钵时,道宗在黑山猎得一虎,一片欢腾之中,道宗和群臣饮酒高会,道宗命身为皇后的萧观音即兴赋诗。萧观音脱口而出:“威风万里震难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哪教猛虎不投降。”锦句出玉口,在座的辽帝辽臣,无不叹服。此诗气势雄浑,彰显出萧观音女中豪杰的豪气和北国女子的飒爽泼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人的才气为日后那些奸佞小人的诬陷提供了可趁之机,也为萧观音的悲剧人生埋下了隐患和祸根。

独守空房吟词作曲打发时光

好事多磨。不论夫妻感情多么好,在皇帝那里,漫长的婚姻都会成为一个枷锁。辽道宗统治后期,道宗越来越耽于玩乐,终日以畋猎、饮酒为乐,对朝政不闻不问。大半年的时间在宫外山林旷野中度过,朝政渐渐被凭告密而平步青云的耶律乙辛把持。贤德淑惠的萧观音,时时劝诫道宗不要耽于射猎,不要疏于政务。起初道宗还有所收敛,后来渐渐受不了稳重的皇后的束缚,对萧观音一些忠言逆耳的劝诫异常反感,以后便很少在萧观音处过夜了。他对这位貌美才多的皇后逐渐疏远,更有甚者常常在酒宴之余,冒用萧观音的名字,把大臣李俨的妻子邢氏叫到宫里鬼混。

大凡女人,都会为挽留自己的爱情而斗争。失宠后的萧皇后又寂寞又悲哀,开始作曲以自娱,也想挽回道宗对自己的宠爱。萧观音越来越不喜欢交际,容貌也日渐衰老。色衰而爱弛。耶律乙辛趁机将自己的弟媳进献给皇上,并深得圣宠。看着道宗移情别恋,萧观音除了独自嗟伤,空帐之中愁聚眉峰,闷损娥眉外,只能在诗中倾泻自己的绝望和梦想。风流多情的词人萧观音为了唤起夫君旧情,独创曲牌《回心院词》,一口气做《回心院词》十首,她在绝望中希望,哪个文人丈夫能够读懂这种心音:

“帚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帚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是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贶。”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