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悲剧爱情(1 / 2)

加入书签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第十七个女儿,是在初唐一贯的开放民风之中成长起来的金枝玉叶。

她好比一朵初绽的红艳玫瑰,热烈奔放,又艳又刺,正合唐太宗的心意,成为他众多女儿中的最爱。

将最爱的女儿嫁给谁呢?

唐太宗把目光对准了凌烟阁大功臣房玄龄的儿子,门当户对,政治联姻的因素不消说,只说一点,房玄龄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叫房遗直、房遗爱、房遗则,可见家教是比较严厉的,那么教出的儿子一定品学兼优。

高阳公主不是有点野吗?正好,找一位道德楷模感化一下她。

这样,高阳公主与房遗爱结婚了。

然而,房遗爱不合公主的胃口;公主,也不合房遗爱的心意。

史上记载房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不知道房玄龄是不是对这个二儿子遗爱过多,才不那么严格地要求他。他不爱学习,就让他玩吧,玩到孔武有力的程度也不错,如果社会治安不好,还可以增加女人的安全感。

但是,高阳公主的身份,决定了她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女人,老爸就是自己最大的保护伞。而且热烈狂野的女人,一般不喜欢相同类型的男子,那种文质彬彬的书生类型倒有可能获得她们的青睐。

很多人为高阳公主叫屈,说她嫁的不是老公,嫁的是政治和家世。

其实,换个角度,高阳公主也不是房遗爱所喜欢的类型,但他敢拒绝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也算得上“逼婚”的受害者。

一见钟情小和尚

十六岁的高阳公主新婚生活很不快乐。

游猎成了公主打发时光、排遣心绪的最好方式。早春的三月,公主的领地在长安郊外,那时万物复苏,草长莺飞,阳光灿烂,公主面容平静,竭力用出游的兴奋压抑着心中的烦忧,夫婿房遗爱则不断弯弓射猎,不无夸张地显示武力。然而,公主对这些了无兴趣,房遗爱则现出一副无奈而讨好的样子。

突然之间,一座草屋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带着好奇和无聊,公主走进了草屋。草屋之中,一位年轻的和尚正在安静地读书。

一位美艳的少妇,雍容而华贵,仿佛美女菩萨从天而降,使得郊外的春光更加明媚。

想想这位叫做辩机的和尚当时的表情,是一件十分好玩的事情。最初,肯定是猝不及防的惊讶,像闪电般被公主的美惊呆了,如遭电击,不敢再看第二眼。从未这么近距离接触过女人的这个男人,脸上竟然泛起桃花般的羞涩。这种羞涩,以及那双明澈的眼睛,像春风一样吹过公主的心,让她的心也“草长莺飞”起来。

《新唐书》上说:“公主与遗爱猎,见(辩机)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有人据这一段文字推想,公主随丈夫打猎的时候看上了辩机,当场将帐子等床具搬到草屋(寺庙),而她的丈夫则十分识相地退下,不仅恭顺地戴了“绿帽子”,还斥退了随从,主动为老婆“放哨”。

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任性刁蛮,也不会张狂放浪到这种无所顾忌、急不可耐的地步,她与辩机一见钟情之后,应该还有一个短暂的互相了解的过程。

对高阳公主来说,辩机正合了她十六岁芳心中白马王子的形象,年轻英俊,更主要的是学识一流,谈吐高雅,见识广博,别有一种脱离凡俗的风流。因为这辩机只比高阳公主大五六岁,十五岁就剃发出家,是著名法师道岳的弟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俊朗才子。

其次,辩机的僧人身份,对顽劣不驯的高阳公主也是一种另类的吸引。看《西游记》里的妖精勾引唐僧,唐僧越是一本正经地拒绝,妖精们越是觉得唐僧憨实得可爱,非要把他俘获不可。高阳公主藐视和尚不近女色的清规戒律,最初,她或许是想在这个帅和尚身上进行猎艳的实验,看辩机是否能抵抗得住情色诱惑,以验证自身的魅力指数。

公主与和尚,这貌似很香艳的组合,在历朝历代确实罕见。

是什么原因使地位相差悬殊的男女跨越了那一道鸿沟?

又是怎样的动力使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男女如胶似漆长达八九年之久?

幽会制造一场劫难

对辩机来说,高阳公主的闯入,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劫难。

当然,最初,辩机不可能预测到这一点。一向循规蹈矩、志在修行的他,这时候面对一项新鲜而刺激的挑战,公主撩拨着他生命中最原始的力量,然而,僧人的身份与多年的修行,又不断提醒着他:那是一道深渊,只要跨越,就没有回头路。

理性与欲望痛苦地纠结,胜负难分,也是一种折磨。而这时候,公主的身份,也是一道不可回避的压力。

对于这一场高级别的艳遇,如果拒绝,会是怎样一种难堪的局面?何况公主有情,美艳非凡……他已无处可逃,无可抗力。

高阳公主与辩机开始了幽会。这是一场女人的猎艳与男人的艳遇,甚至也是女人和男人的初恋,很难得也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